欢迎访问中快货运,专业综合物流及方案服务商。 86-755-2777191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中快邮箱

深圳市中快货运有限公司

行业话题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媒体> 行业话题

2025年物流业展望:多维度趋势引领行业全面升级

深圳市中快货运有限公司 人气:131 发表时间:2025-03-12

        2024年,我国物流业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业务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这一年里,企业的高质量经营趋势愈发明显,为行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2025年将成为物流业全面升级的关键一年,行业将迈向“五新”新阶段,包括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发展空间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智慧物流技术的突破以及国际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一系列新变化,将共同开启物流业发展的新篇章。

▍回顾2024年,物流业各环节协同发力,均衡发展
        2024年,我国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展现了强大的发展韧性。不仅保障了国民经济的高效顺畅运行,更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行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统计数据来看,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87.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7%,显示出行业的稳健增长势头。同时,物流业总收入也达到了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8%,进一步印证了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在物流需求方面,企稳回升的趋势尤为明显。特别是在重点领域,如营业性货运量在2024年1月至11月间累计达到了475.0亿吨,同比增长高达13.5%。其中,公路货运量以15.6%的增速领跑市场,水路货运量也实现了8.5%的增长。邮政行业的寄递业务量同样不容小觑,累计完成1,742.8亿件,同比增长19.1%。特别是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572.9亿件,同比增长率高达21.4%,充分展现了我国物流业的活力与潜力。
       此外,工业品物流需求在2024年前三季度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全国超过九成的地区工业品物流总额均呈现增长态势,反映出物流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4.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进一步证明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显著成效。从物流业务构成来看,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保持均衡发展,为物流业的全面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2024年物流业在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空间分布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体化、综合供应链服务企业成为行业增长的引领者,展现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机遇。
首先,物流业务的分布结构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其产业发展需求和内需消费需求得到了有效释放,从而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为72.6%、18.6%和8.8%,与上年同期相比,中部和西部的占比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等地,快递业务量的增速超过了40%。在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增速保持领先,同比增速均超过了30%。
        其次,物流企业的高质量经营趋势也日益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重点调查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4.0%的好成绩,增速比1-8月份提高了1.1个百分点。邮政快递和航空物流企业等保持了快速的业务增长,一体化和综合供应链等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更是明显快于其他业务类型。同时,企业业务也在向高时效和国际化方向不断进步,电商和快递等行业的时效与履约水平也持续提高。
        综上所述,2024年物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规模化、分散化、区域性发展逐渐转变为网络化、集约化、全国性发展。在中央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策部署下,现代物流网络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强大国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物流政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物流降成本,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与群众的关键。物流发展对于产业运行安全稳定和经济循环效率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的战略任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旨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群众需求,其核心在于保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为此,我们需要通过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途径,有效降低运输、仓储及管理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物流成本高并非绝对成本高,而是相对于物流与经济价值的关系而言,付出的物流成本代价相对较高。因此,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宏观框架中,以实现长期性和根本性的成本降低。

        二是夯实物流网络基础,提升设施运行质量。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具备覆盖全国的组网运行条件。同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也在加快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流通支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的流通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不仅有利于优化物流供给方式、深化物流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还能全面支撑物流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实现。
        三是深化改革,开启物流业优化发展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提出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物联网发展,健全流通规则和标准,以降低物流成本并有效支撑统一大市场。同时,传统物流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也被提上日程,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产业业态的扩张需求。此外,外贸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物流业需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为外贸稳定提质提供坚实支撑。这些改革举措将推动物流业实现全面优化升级,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5年,物流业将迎来“五新”新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推进,物流业将发生深刻变革。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到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从重点领域改革的持续推进,到智慧物流的集成创新,物流业正逐步构建起高效、协同、智能的发展体系。优化发展空间结构将成为新支撑点,物流布局与经济布局将更加高效协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内人口聚集地和消费地将成为未来的增量市场空间,中西部地区有望建立新的物流成本效率优势。随着中西部地区迎来增量产业布局的战略机遇,不同物流通道服务功能关系也将产生新变化。
        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关键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持续推进,旨在填补全国物流网络的空白,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运行结构。同时,依托这些国家物流枢纽,创新且高质量地推进物流枢纽经济区的建设将成为2025年物流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将推动物流网络布局与产业融合达到新的高度。
        其次,通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物流服务将更加紧密地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供应链服务体系。这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从而发掘出新的经济价值创造空间,增强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
        此外,围绕我国庞大的制造业产能,物流服务将得到优化,以提取基于供应链能力的规模红利,进而扩大产业端的价值。这不仅将实现物流行业收益的增长,还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动行业发展生态向“优质优价”转型。
        在重点行业和新兴领域,供应链服务体系将率先建立,进而推动全社会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例如,新产业业态将与新物流供应链服务协同发展,从产业体系构建之初就具备高效发展的供应链能力。同时,大宗商品领域的物流服务也将向集约化和精细化转变,通过整合内部物流需求、优化物流路径和直接服务比率,以及发展大宗商品供应链组织平台等方式,提升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最后,智慧物流的集成创新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物流将经历从设施设备数字化升级、物流信息平台广泛应用到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关联产业集成化创新的转变。这将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智慧物流生态,并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同时,智慧物流设施网络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物流与平台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快递业的迅猛发展,更催生了依托平台经济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的兴起。随着2024年被视为我国低空经济崛起的关键一年,2025年低空经济政策导向的逐渐明晰,低空物流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城市配送、跨海运输以及城际运输等方面,预示着其可能对部分行业和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此外,物流行业还将继续在重点领域推动改革,以释放更大的“新动能”。在铁路物流方面,改革将聚焦于提升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效率,为多式联运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促进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的转型,改革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创新高铁快运服务,以及完善货运价格调整机制,都将为全国物流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公路物流改革和市场治理也将成为重点。旨在推动公路物流领域大规模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解决长期以来“小散弱”等问题,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大型公路货运企业将成为改革的核心目标。同时,形成一体化的流通规则标准,打破货运车辆的区域限制措施,以及推进公路物流的合理有序发展,也将是改革的重要任务。
        另一不容忽视的改革领域是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由于我国区域间和城乡间的物流运行网络产生庞大且价值巨大的物流数据,因此加快跨部门、跨领域的物流数据共享势在必行。改革将围绕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和数据共享的目标展开,以部门和单位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支持物流企业进行数据对接,并建立数据采集应用保护机制,从而推动物流行业率先实现数据市场化改革。
        五是国际物流提质增效构筑“新优势”。随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入推进,我国国际物流策略由原先主要围绕国际循环,转变为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并重。这一转变,将结合我国外贸转型的发展趋势,塑造国际物流的新优势。
        在提升重点领域的国际物流能力方面,我们将聚焦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的国内物流设施建设与网络拓展。同时,针对特定产品和零部件,我们将建立国际物流规范标准体系,并完善跨境物流网络,特别是港口和陆路联运通道的建设。
        此外,加强与国际物流组织的协同提升也是关键。这不仅能推动产业更好地获取全球供应链价值,还能促进产业全链条建设与国际物流“端到端”服务的融合发展。
        在海外物流流通设施方面,我们将针对对外经贸合作区、境外物流园区和海外仓等设施进行更精准的布局。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加强制造业、商贸业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国际业务协作,实现设施共建和供应链信息的共享。
        对于内陆地区的国际物流提升,我们将围绕内需的国际化产业进行布局,打破沿海和内陆的空间方位限制。这不仅对国际物流的能力布局、进出结构和内陆一体网络物流通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内陆国际陆港和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要形成内陆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新优势,还需要全国范围内的统筹规划和合力推动。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现代物流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五新”优势的基础上,物流业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结构布局,共同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强大国内市场的构建提供坚实支撑。